满庭芳小说 > 念奴娇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白天 黑夜

第 15 页

 

  “将军既然垂询,小人便直言不讳了。若是依目前天下情势看来,汉室若要复兴,只怕是遥遥无期,而北方不论最后是袁绍吞并了曹操,或是曹操消灭了袁绍,都不是能够轻易铲除的对象。反观南方,不但土地肥沃,五谷易生,兼且北有长江天险,易守难攻,若能取得整个长江以南的地区,便既能抵御北方强敌,同时并可内修政教,巩固政权,然后才能凭藉着兵精粮足的雄厚实力,静观北方变化,再进而图取中原。”

  大乔一面说,一面小心地观察孙策。只见他不发一言,微侧过头,脸上露出了仔细倾听的神情,同时更不时地微微颔首,显得十分赞同自己的论调。

  大乔见他如此神色,胸中陡然信心倍增,顺了口气,继续侃侃而谈,一抒心中理想:

  “依小人之见,荆州地方富饶,地势又有利于防守,而如今的荆州牧刘表虽然仁民爱物,但是生性多疑,行事又犹豫不决,毫无决断能力,在当今如此的时局里,是守不住荆州这块土地的。而将军又擅于用兵,不如就趁此时机,先取得豫章郡,再西进荆州,将整个长江天险据而有之,即取得了地利;有了地利之后,再行德政赢得民心,使治下人民同为将军尽心效命,是谓人和。有了地利与人和之后,再静待天时,然后便可一统天下,成就功业。不知将军以为如何?”

  孙策听罢,不禁叹道:“孝廉洞察时势,见识深远,这番谈论,实在是深获我心啊。”

  大乔对自己的见识虽然颇有几分信心,但是见孙策如此赞赏,心下仍觉得十分欢喜,急忙谦逊几句:“将军谬赞,小人愧不敢当。”

  孙策闻言,剑眉一轩,但然笑说:“怎么当不起?实不相瞒,在下经过了一番思量,又听取公瑾及其它诸位将领的意见后,心中其实也有这番打算了。只是豫章太守华饮向来仁厚慈爱,甚得民望,遍郡中上下一心,若想取得此郡,只怕并非容易之事。”顿了顿,又朝大乔一拱手,问说:“对于这种情势,不知孝廉心中是否另有高见?”

  大乔微一沉吟,说:“说有什么高见,那倒是不见得,只是依小人所见,华饮此人忠厚亲和有余,魄力却是颇为不足,论起行军打仗,绝非将军对手;只是一味以发动战争为手段来取得城池,既耗粮、又伤民,并非是最高明的方法,小人私心里倒是常想,华欲既然爱护百姓,又早知将军用兵如神,若能先行派人予以分析利害得失,予以劝说,或许能不费一兵一车而屈其兵,如此结果,不是更加理想吗?”

  “真是高见!”孙策一击案面,显得十分高兴,不禁高吟:“正所谓百战百胜,非差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也

  大乔微微一愣,不由自主地接下去吟道:‘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也。’”

  语毕,孙策和大乔在刹那间,只觉得彼此心意相通,不由得相视而笑。

  原来刚才孙策所吟的辞句,竟是大乔平日最有研究的(孙子兵法的)中的文句,也正是她之所以会有这一番建议的基础论调,听得孙策心领神会、引证兵书,大乔心中当真是惊喜交加,而其中喜悦之情却是占了绝大部分。

  然而在孙策心中,此时却也是充塞着难以言喻的喜悦。虽然他早已看出了这位乔孝廉绝非等闲,但是眼见他的文秀外貌,并念及过去他曾任职衔,孙策纵然英明,却也难免先人为主地认定了“乔斐”是位徇佝狗儒雅的文臣,及至刚才他吟了那五句(孙子兵法)后,这才赫然发现,他对于兵书竟也是了若指掌,熟读活用,兵法之精,只怕不在自己之下。

  这个事实,令孙策不禁大喜过望,当下便即举杯相对,朗声说:

  “孝廉文武皆通,当真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,在下定要再敬你一杯,聊表心中敬意!”

  孙策无意中觅得一位如此俊才,心中欢喜,自是不在话下,然而他却不知大乔得到这番称诈,在她心中,只有更加欢欣,不由得喜上眉梢、抿嘴一笑,心中暖洋洋地,顾不得自己量窄,也要和地干了这一杯。

  “将军过奖了。小人并未上过战场,不过靠着读了几本兵书,能够引经据典罢了,如此浅薄才学,又岂敢在将军及周太守面前,称得上有武才呢?”

  孙策微笑:“自古英雄乐建功业,倘若孝廉愿意投笔从戎,在下在毕营中绝对是竭诚欢迎,况且孝廉如此聪慧,只要将胸中才学落实于现实中,未来功名自是无可限量。”

  孙策虽未直言,但是他语气中的邀请之意,却是再明白不过了,大乔心中无比激动,当下真想便点了头,从此跟随孙策奔驰沙场、征战四方,但是女儿身却使得她不得不硬起心肠顾左右而言它,再度辜负了孙策的一番心意。

  孙策两次相邀,都遭婉拒,但是细察大乔神情,却又不像是毫无兴趣,他心中也是十分纳闷。莫非孝廉真有什么难言之隐,倘若真如自己所想,那么即使现在明言邀请,对方也不可能会答应,倒不如先在言谈之间,套问出孝廉心中顾忌之处,好助他一臂之力早日解决顾忌,再该此事要来得周全。

  主意既定,孙策也就不急着劝说大乔,当下两人只是谈论各家兵法,各抒己见,虽然仅是纸上谈兵,却也已愈说愈是投缘。

  同时进了府里的小乔也是喜读兵书的,但是此刻她却是未发一言,只是一直在旁,静静地看着姐姐。

  姐妹十五年,小乔却是不曾见过大乔如此神采飞扬的神情,但见她秀眉微扬、双眸晶亮、玉颊晕红,脸蛋上的笑意始终不曾间断过,所有神态,都在在说明了乔现在心里是多么地快乐、多么地尽情,若非装扮精妙,那股神韵之美,铁定要令所有人目为之眩、神为之迷,但是小乔在替姐姐欢喜之余,内心深处,却隐隐感到了些许不安。

  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小乔一直表现得十分低调,始终没有开口加人谈论的行列中,如此沉默,直到她的目光无意间掠过了厅中某个不起眼的角落,发现了小几上摆着一张色泽暗沉的古琴时,这才忽然眼睛一亮,所有担忧,登时全都给抛到脑后去了,当下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张琴。

  “乔兄弟可是对那张古琴有兴趣吗?”

  蓦地,周瑜低沉的声音,不疾不缓地在小乔耳畔响起;小乔吓了一跳,回过头来,看见原本相谈甚欢的孙策和大乔,经周瑜这么一问,也都转过头来望着自己。

  小乔原以为没有人会注意到自己的,因此乍然单独面对众人询问的目光,心中不免有些惊惶紧张,又想要借此机会要求走近细看,却不知该如何开口才不失礼。心里不自禁地先胆怯起来了,嗫嚅着:“嗯,我……这个……”

  她们姐妹连心,大乔只一眼间,便看出了妹妹的为难之处,因此当即朝孙策和周瑜一拱手,代替小乔回答说:

  “实不相瞒将军与大守,舍弟向来爱好音律,尤喜抚琴,因此见到将军府上有如此好琴,便忍不住冒昧地多看了两眼,舍弟如此斗胆,还请将军及太守莫怪。”她虽然没有注意到那张古琴,但是将军府中的陈设,想来谅必不会是什么低劣物品,因此这么说来应该不会错。

  “是吗?”孙策听了大乔的解释后,微笑地转头对小乔说:“想不到乔兄弟原来有此喜好,这倒是和公瑾的兴趣不谋而合了。若是有意,乔兄弟尽可走近去瞧瞧无妨。”

  小乔听到周瑜也对音乐颇有兴趣,又惊又喜,不禁睁大了眼望着周瑜识见他炯炯有神的双眼也正望着自己,并未加以否认。

  小乔不曾料想到如此擅于行军打仗的武人,竟然也会有如此雅致的兴趣,当下不禁脱口就问:“原来周太守也精研音律?”

  “不过是略知一二,谈不上精通。”周瑜微笑回答。

  “公谨此语不免过谦了。”孙策笑了起来,转头对乔家姐妹说:“二位大概不曾听说,公瑾自幼即喜好音律,亦善于抚琴,每当宴会之时,他即使已酒过三巡,倘若乐伎奏曲有误,也绝对逃不过他的耳朵哩。”

  “当真?”小乔听到孙策这么形容周瑜,登时对这位年纪轻轻的周太守大生知己之感,笑盈盈地露出了唇畔两个小小的梨涡。

  周瑜望着小乔甜美的笑容,微微一笑,拱手说:“在下所学,不过是用以自娱罢了,在乔兄弟这样的名家面前,这么说可真是班门弄斧了,”然后随即转移了话题,主动起身权迎:“不知在下是否有幸,能聆听乔兄弟抚琴一曲?”

 

上一章 下一章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