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用不用,我很知足的!”圆圆的脸开满了笑花,衬得原本平凡的容颜刹时亮了起来。
“我却怕太委屈了你。”虚活了十九年啊,竟又粗心地被小他两岁的小女子骗了!
“怎么会呢?”不由咽一咽口水,头皮微微麻了起来。呃,尉迟今日有点不一样。
“不会吗?咦,阿棋,你抖什么?”细长的凤眼漫不经心地眨了眨。
“没、没抖呀!”
“哦,那是我眼花了。”尉迟闻儒不在意地耸耸肩,俊朗的面庞上也堆满了笑意,“阿棋,你陪在我身边也有十年了吧?”由一个什么也不懂得小乞儿慢慢长成了伶牙俐齿的大姑娘。
“是啊,十年了。”她圆圆的脸用力挤出欣喜的笑来。
“我还记得十年前第一次见到你时的情景。”细长的凤眼似沉浸了回忆之中,双手却慢慢地截住了某人的退路,让她动也动不了,“那时,你小小的个子只到我肩头,瘦骨嶙峋的,突兀的脸上只显出一双圆的眸子,啧,怎么瘦成那副样子呢?”却偏又带着一股谁也不服的韧劲。
“是、是吗?我一点也记不起了。”她再努力地呵呵笑。
“唉,可看看现在——”他摇头叹息地一笑,似是含着万般无奈,“啧,脸是圆圆的,眼是圆圆的,身子也快成小圆球啦!真是女大十八变哪!”十年懒睡下来,不高的个子依然不高,骨瘦如柴的麻杆身子却起了变化,变得逐渐有了少女的曲线,变得圆润可爱起来。
“呵呵,呵呵——”圆圆的脸依旧用力地笑、笑、笑。
“咦?阿棋,你干吗笑得这般难看?”细长的凤眼渐渐睁大。
“是,是吗?”他依旧笑。
“是啊,你的圆眼在笑、嘴在笑,圆圆的脸也在笑——可我怎么越看越像是在哭呢?”
“怎、怎么会呢?”鼻子却真的有了点酸酸的感觉。
“还有哦,”风眼一眨不眨地凝住似笑似哭的圆脸,“我记得阿棋的嘴很厉害的,从来是得理不饶人,伶牙俐齿得很,对不对?”
“是、是吗?”圆圆的黑眸里,渐渐挤上了一层水雾。
“当然是了。”风眼不高兴地眯一眯,“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有了一个念头。”
“什、什么念头?”上仰的头,好麻好麻。
“就是——”凤眼缓慢、极度缓慢地移近了圆圆的眼,“我好想尝一尝总气得我火冒三丈的这张红唇是什么滋味的。”
啊啊啊——
她用力瞪圆杏眸,一动也不敢动,也不能动,眼睁睁地看那读不出情绪的细长凤眼慢慢贴近了自己的眼。
而后,炙热的薄唇轻轻含住了她的凉唇——
第二章
“棋姑娘?”笑眯眯的书坊小厮轻轻唤。
……
无语。
“棋姑娘?”又在打瞌睡吗?
依然无语。
“棋姑娘?”抬头望望天,今日好不容易总算那颗太阳显了尊容,天气是暖和的,但不到中午啊,怎么又在打瞌睡呢?“棋姑娘——”他小小声地拉长了细音,“三公子来啦!”
“啊?呃——”半眯的杏眼立刻瞪得滴溜溜的圆,“哪里?哪里——”有什么地方可以躲一躲?
“棋姑娘,醒啦?”笑眯眯的小厮手脚利索地奉上一杯热茶,“其他三位账房先生到啦!”他面不改色地改口。
“三、三位账房先生?”她轻嘘一口气,复又懒洋洋地趴到柜台上,杏眸又渐渐眯起来。
“棋姑娘?”笑眯眯的小厮有点笑不出来了。
“好了,我这就去。”有气无力地拍拍小厮的肩,她又站直了身子,伸手捞过热茶,仰头灌了下去,将杯子塞给笑眯眯的小厮后,举步走往书坊内的账房。临进门,她回头笑眯眯地道:“小三,如果下次你胆敢再骗我,我扣你一个月的工钱!”
“啊,啊?棋姑娘,不要啦!”笑眯眯的小三再也笑不出来,“我要存老婆本哩!”
“那就少用三公子来吓我!”咬牙哼一哼,扭过头气昂昂地走进聚满了人的小账房。
“棋姑娘。”一样的,五位账房先生笑眯眯地唤她。
“各位先生好。”她也笑眯眯地躬一躬身,“阿棋耽误大家的时间了,对不住。”
“哪里的话。”账房先生们笑眯眯地一起摇摇头。
“赵先生,齐先生,刘先生,张先生,王先生,各位坐呀!”她笑眯眯地一一点名。
“棋姑娘也坐。”此地书坊的账房王先生负起地主之谊,笑眯眯地请各位入座。
围着红通通的炉火,老少六人挤坐一圈,捧着热乎乎的香茗,个个俱是一脸的笑眯眯。
没办法,尉迟书坊的坊规之一便是以笑待人,给上门的顾客以亲切的笑容,加上细致周到的服务,容易招揽生意嘛。
“棋姑娘,《昌黎先生集》昨日已全部临摹雕成刻板,就等印制成册,您看如何印制?”年已花甲的王先生告诉在座诸人一个好消息。
“啊,这么快?!”
“效果如何?”
“可有韩愈文骨?”
众人一下子喜笑颜开,开始七嘴八舌。
一年!尉迟书坊用了一年的时间,终将完成一项经营大计!
去年年末,尉迟闻儒从一位棋友手中购得一本唐时手抄本,乃唐大家韩愈的《韩文公文集》,其中不仅录有大部分诗文,更有不为人知的数十首仿古诗体,诗中处处显露出一代文宗的峥嵘本色,而最最珍贵的是此文集乃韩愈亲手所书!
为此,尉迟书坊众人兴奋了许久,最终决定邀请书法高手一字一字地按文临摹,再刻成雕板,准备印制成书,以期在书市中占挤一席之地。
此次聚会,众人便专为此事而来。
“王先生,您亲自看过摹本了,可与韩公亲书风骨一致?”阿棋直问重点。
“我仔细审视过,与韩公书法相较,不论字形字势,或是文中风骨,简直一般无二,世之少见!”王先生抑制不住一脸的激动。
“那就好!”众位先生也忍不住拍手庆贺。
“那,咱们首印多少本?”王先生请诸人拿主意。
费了无数心血,当然是为盈利。
现今国泰民安,社会风气渐以读书之人为主导,读者众,需求量自然也多,因此导致印书、书籍买卖生意兴隆,大小书肆挤满了城镇。同行竞争激烈,小小的尉迟书坊原本以书籍买卖为营生,但势小力单,已渐渐有被其他不仅买卖书籍、更拥有印刷坊的书坊击倒之势,若想在书市占有一席之地,只有往印刷方向发展。但苦于没有财力,一直到现在仍在书籍买卖上苦苦支撑。好不容易寻得了一发展契机,自然要紧紧抓住。
“依我看,咱们先印他一万册!”年轻气盛的齐先生握握拳,“不鸣则已,一鸣便要惊人!”
“对,一鸣便要惊人!”张先生也拍手。
“但若卖不出去,岂不亏本?”赵先生摇头。
“要不先印一百册试一试?”王先生综合众人意见,小心提议。
“咱们还是听棋姑娘讲一讲。”刘先生是五位账房先生中最年长的一位,也算是五人的头头。他几十年来一直在尉迟书坊工作,堪称为书坊中的元老。几年前书坊到尉迟闻儒手中,也全靠他全权打理。不然依尉迟闻儒溺于围棋、不懂经商,五间小书坊早支撑不下去了。
“对,还是请棋姑娘拿个主意。”众人纷纷点头,眼中全是热切的期盼以及赞许。
阿棋虽不精于围棋,但在经商上却有着不小的天分,几年来尉迟闻儒对书坊不闻不问,书坊的经营渐渐由她主掌,加上刘先生等人的细心调教,年纪虽少,倒也可称为经营高手了。
“那我说几句,请几位先生给提提建议。”阿棋笑眯眯地轻啜一口香茗,慢慢讲出心中思量已久的计划,“咱们此次印刷,仍平生第一次,就如齐先生所言,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!既然花费了无数心血,那自然要取得成功,要让咱大明朝的读书人都知道咱们京城尉迟书坊!”尉迟书坊虽在京城小有名气,但出了京城,知晓尉迟书坊的人却少之又少,远不及其他书坊。
“棋姑娘言之有理。”王先生点点。
“所以,咱们这次既要成名,又要获得大笔利润。”为了仿印《昌黎先生集》,她几乎将一年来五间书坊所有的资金都投了进去,也算是背水一战,若不幸亏了本,哈哈,书坊怕也撑不下去了!
“但这谈何容易?”刘先生捋一捋长须,脸上的笑有点勉强了。
“是啊,咱们已花费了将近一千两银子,再也拿不出多少钱来投入了。”王先生也皱了眉头。尉迟书坊规模并不大,每月营利也不过几十两白银而已,虽说现在物品便宜,十两银子便足够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,一千两银子,真的已算天价了。
“印制成册所需纸线油墨花用虽不算太多,但将书册运往各处书坊寄卖,这一笔开销怕少不了。”路费、寄卖费用以及书坊代卖的抽成,处处要用到银子。要扬名,并非易事。